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1号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3-11-01 09:14:52  点击量:560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类  别:B

签发人:高小峰

榆政文旅函〔2023〕63号


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1号建议的答复函


焦伊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陕北文化保护力度的建议》(第12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榆林位于陕西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陕甘宁蒙晋接壤地带,是黄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在这里交汇,大漠风光与黄土风情在这里交融,五千年仰韶文化、四千年龙山文化、三千年边塞文化,积淀出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2023年1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通过验收,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陕北文化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陕北文化整体性保护成效显著。通过调查、整理、申报,榆林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项、省级59项、市级211项、县级565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省级66名、市级420名、县级1114名。全市建成市级非遗综合展馆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陕北民歌专题博物馆1个,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12个,非遗专题馆23个,县级以上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109个。县剪纸、子洲石雕等8个项目列为陕西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家非遗工坊成功录入国家扶贫项目库,11家非遗工坊入选陕西省非遗就业工坊。绥德石雕、三边剪纸、吴堡张家山手工挂面、榆阳柳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依托本地高校的优质资源,在榆林学院设立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研究基地。先后开展生态区田野调查8次,开设生态区相关研究课程5门,出版陕北文化研究专著200余部,发表陕北文化学术论文60余篇。建成陕北文化研究专题资料室1个,藏书1万余册,举办陕北文化学术报告、专题培训80余次,为生态区的建设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绥德县、横山区、神木市、榆阳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定边县被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横山区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陕北民歌之乡”,榆阳区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全市12个县市区有9个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是陕北文化常态化传承持续强化。先后拍摄制作了11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宣传片、12集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宣传片,在陕西电视台播出。录制了19集陕北民歌微视频。在榆林电视台制作播出《榆林小曲》《陕北民歌》等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节目。注册并开通“榆林非遗”抖音官方账户,在“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中,受到文旅部和省文旅厅的通报表扬。整理编辑《陕北民歌大全》《陕北道情》《留住祖先的声音》等图书100多部。以民歌、说书、酒曲等非遗为元素,创作排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获得国家级群星奖3个,省级群星奖10个;创作排演的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陕北民歌剧《岁月韶华》获得多个奖项。组织编写《可爱的榆林》《府谷二人台民歌进校园》《非遗进校园 剪纸大课堂》等非遗教材18本,印刷达20多万册。先后有陕北民歌、陕北秧歌、横山老腰鼓、府谷二人台、陕北说书、剪纸、面花、泥塑等30余个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走进社区,累计开展活动25万场次;绥德县非遗陈列馆等四家单位列入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名单;2022年9月,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纳入榆林学院公需课,榆林非遗正式列入高校课堂。连续举办了六届陕北民歌艺术节、六届“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四届陕北民歌大赛、四届面花文化节暨全国性面花竞赛活动和镇北台千人老腰鼓汇演。榆阳、神木、横山、佳县、清涧先后建成非遗小剧场,对榆林小曲、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道情、陕北唢呐等重点项目进行展演,天天演,天天新,场场爆满。每周周末在榆林大剧院举办《歌从陕北来》常态化演出活动,对陕北民歌的传承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先后与扬州市举办了四届曲艺交流展演,与安康市举办了十六场陕北陕南民歌交流展演。成功举办了陕甘宁蒙陕北说书传承发展论坛暨交流展演活动。组织重点项目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西部洽谈会等大型会展,并获得多项荣誉。在榆林国际煤博会专门组织非遗专场演出,广受好评。在第十七届陕西省运动会开闭幕式上,用现代的灯光音响技术与榆林非遗演绎出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为十七运增添了无限精彩。十七运期间,在省运村精心布展了非遗馆,并组织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展演展示,受到了运动员们的热捧。

三是以品牌打造为抓手,创新性发展融入生活。全国第一个陕北民歌生态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建成开馆。该馆集陕北民歌创作、传播、研究、学习、交流为一体,是全国内容最丰富、功能最完善、规模最大的专题民歌博物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榆林古城六楼民间文化展演”创建成功。市区两级文旅部门在榆林老街开办了非遗小剧场,每天组织非遗项目进行展演,至今演出820多场,已经成为文化传承传播保护的重要载体和品牌项目,是古城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2023年2月16日至20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榆林市举行,邀请来自全国各地203个非遗项目、100多名专家学者、400多位非遗传承人相聚榆林,让人们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为拉动消费、推动文旅复苏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激发了人们对非遗的热爱并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践,推动非遗成果人民共享。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陕北文化的保护,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一是在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强化非遗保护人才队伍,促进非遗研究成果转化;二是加强非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综合性非遗馆建设工作,促进非遗和旅游相融合,加大非遗工坊建设和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三是加强对“神木酒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石峁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与宣传与开发。

感谢您对榆林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希望您继续关注榆林非遗,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