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3号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2-12-14 10:32:11  点击量:1471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类  别:B

签发人:崔  渊

榆政文旅函〔2022〕77号


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3号建议的答复函


李海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9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全市共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403个,其中乡镇(街道)文化站20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202个,并配有房屋建筑、室外文体广场、文化舞台、标识、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棋牌室、多功能厅等,重点围绕读书看报、文艺演出、文体活动、展览展示等服务内容展开。全面推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已有的乡镇(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实现零门槛、全时段、无障碍免费开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是强化村级文化器材配送。近四年来,累计为全市村(社区)配送文化器材3893套,其中包括音响、电子琴、唢呐、笛子等各类文化活动器材,重点行政村基本具备了开展文化活动的条件,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新期待,做到应配尽配、配送到位。

三是规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2020年5月,我市出台了《榆林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设施管理办法》(榆政文旅发〔2020〕40号),明确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管理与服务、人员与经费、检查与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各县市区也相应制定了县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设施管理办法,有力强化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效能的发挥。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塑形铸魂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着力建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长期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根据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从长效机制上规范和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配备、职能建设、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确保能发挥农村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作用,更好地服务广大基层群众。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乡村广场舞、地方戏曲汇演、全民阅读、文艺培训、新春送对联下乡等活动。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组织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品牌活动,把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送下乡。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出云上展览、云端课堂、在线体验等线上文化活动,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三是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乡土文化人才培训等重点项目。打造优秀群众合唱队伍、优秀广场舞蹈队伍、优秀文化志愿者队伍、优秀书画家队伍、优秀摄影家队伍、优秀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六大优秀文化队伍”。将民间艺人、业余文化骨干等体制外人才纳入业务培养计划,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编排通俗易懂、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在传统节日、节庆进行公开演出。四是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密切配合市直职能单位,推进各地规范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运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等内容的典型村规民约、家训家规,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培育熏染农民群众道德情操。

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跃上新台阶。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