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对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第337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1-11-02 12:13:51  点击量:2367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类  别:B                           

签发人:常少海                  

榆政文旅函〔2021〕85号

对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第337号

提案的答复函

乔春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337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榆林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地形地貌,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有传统民俗、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独特的黄土文化旅游资源,同时有长城文化、农牧交汇文化等众多文化内容,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市县两级共同发力,不断激发榆林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

一、推动龙头景区创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不断推动榆林市高A级景区创建,加强全市重大文旅项目布局,以点连线,画线成面,全面实现文旅产品引流作用。2021年景区标准化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52家,其中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45家,实现各县市区均有A级景区的新局面,旅游景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新增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榆阳区圣都乐园景区、神木市二郎山景区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绥德名州古城景区、神木碧麟湾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市级初评,并接受省厅专家组的最终评定验收。

重大文旅项目的建设既可引流,也可挽留,对刺激榆林文旅消费市场意义重大。榆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榆林市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项目、榆林市镇北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榆林市毛乌素国家沙地公园项目、榆林市旅游集散中心、榆林市全域旅游标识体系、榆林市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项目已列入榆林市2021年重大前期项目计划,正在开展项目前期经费、项目选址、可研编制、规划设计、申报审批等前期工作。旅游集散中心、标识系统以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成后,将为游客在重要旅游场所自助游览、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提升文化旅游消费信息化水平。

二、科学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谋篇

2018年完成“十大战略”研究课题之文化旅游产业战略研究,以此为依据,启动《榆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9年5月通过专家评审会,2020年3月以市政府办文件批准印发,2021年《榆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规划衔接审核之后即可出台印发。榆林市旅游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我们将以战略研究成果、《榆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榆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通过科学规划引领,进一步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榆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开拓榆林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加大政策宣传,打造知名品牌

以黄土、黄河、长城、陕北民俗、陕北特有农林产品、特色老字号品牌等元素为基础,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举办、参加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商品供给,推进榆林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借助各类推介会、博览会和交易会等活动,推广榆林文化旅游商品,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开展与主流媒体的深度合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乡土》、《美丽乡村快乐行》以及陕西卫视、陕西日报等都对榆林旅游做了大量专题宣传和报道,榆林旅游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持续开展“清爽榆林”沙地避暑和“陕北榆林过大年”两大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活动,形成省内知名综合性旅游盛会。积极搭建旅游宣传平台,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栏目宣传榆林旅游,与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联袂推出《县长当导游》系列节目,全域全景展示全市文化旅游产品及品牌形象。抓紧第五届丝博会榆林市2021文化旅游招商项目推介会、西安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等官方推荐机会,面向全国宣传推荐榆林文化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来榆旅游;积极参与各类文旅博览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推介。

四、体制机制联合发力,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成立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全域旅游领导体制。成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的全域旅游领导体制,高位推动榆林旅游业发展,突破旅游管理瓶颈,解决文化和旅游部门在部门协调、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成立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各部门一把手领导、区县领导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榆林旅游形象推广中心、旅游数据中心。组建全域旅游发展办公室,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榆林全域旅游发展重大事项和战略部署。

建立旅游综合考评机制。把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横纵联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旅游工作责任链。建立全域旅游联席会议长效机制,贯彻落实“领导联席、季度例会、专题会商、预审评估、督查通报、专项考核”的“六项制度”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和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建立联络员协调机制,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同志担任,负责日常检查、信息对接和督促工作。建立健全现代旅游统计机制。以大数据为支撑,多平台一体,多终端共享,多功能同步,搭建榆林全域旅游产业全要素数据的集成大平台。

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立完善。推动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区域旅游合作行动计划。国际合作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旅游合作机制,联合推出“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举办“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丝绸之路”自驾旅游节等。区域合作上,推进成立陕甘宁蒙晋跨区域旅游联盟,推动形成跨区域旅游品牌。省内合作上,健全与兄弟地市的工作联动机制,联动延安共塑陕北民俗旅游、东方红旅游“大品牌”;与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共推旅游“大线路”,共优旅游“大环境”。县区合作上,搭建各县市区共享的榆林智慧旅游信息平台,成立沿黄旅游联动体系,推出“南北协作”机制,打造黄河自驾品牌、南六县陕北民俗旅游共同体。

五、深度挖掘文化IP,打造城市引客新元素

指导各县市区申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扩展衍生业态,创新发展模式。2019年和2020年榆林市夫子庙和中能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园申报成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名人风采和陕北古风文化园被评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仅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同时可以满足吃、购、娱等需求。榆林古城正在逐步打造中,现已形成集文化娱乐、观光游憩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集聚化发展态势,非遗小剧场、易马城文创店等一批典型文旅融合产业不断提升榆林古城的吸引力和魅力。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推荐榆林古城、夫子庙、圣都乐园、神木市杨业公园等夜间文旅消费场所申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集聚区,加强以城市观光游憩、文化休闲和演艺体验等为主的城市文旅商圈产品开发。

以学促旅,发展研学旅游

为贯彻落实中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要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净胜和综合实践能力,我市积极配合中省研学基地评选工作,同时也组织开展市级研学基地评选工作。 截止2021年8月榆林共有6家省级研学基地、7家市级研学基地和23家研学旅行线路参观点可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2021年榆林市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选工作已正式启动,正在接收各县市区递交的申报材料,后期将依照评选标准开展评选工作。

七、不断优化环境,提高要素服务水平

加强文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2020年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定期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场所审查复核,开展“2021文化和旅游市场清浊行动”专项整治,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全面规范旅行社、A级景区、星级饭店经营行为,做好重大节假日文旅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市场乱象,畅通旅游投诉渠道,不断净化市场环境,建立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和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旅游环境综合治理成绩明显,旅游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以优质旅游为方向,着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绥德县旅游集散中心主体改建和室内装修已完成,现已投入运营;神木市、佳县旅游集散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靖边县旅游集散中心选址、规划、立项等前期手续已完成。佳县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正在完善。全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2015-2020年6年期间,全市共建成旅游厕所483个,旅游厕所百度地图标注率为100%,实现所有A级景区水冲厕所全覆盖,获得原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截止2020年底,全市评定星级饭店27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设立旅行社45家,旅行社分社47家,旅行社服务网点107家,共计199家旅行社机构,旅游要素体系逐步完善,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升。

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发展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支持下,榆林市文化旅游产业定当长足发展。我们将不懈努力,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进步。再次感谢您的建议。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