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85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2-12-14 10:45:02  点击量:1496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类  别:B

签发人:崔  渊

榆政文旅函〔2022〕94号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85号提案的答复函


李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28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利用,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全市共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403个,其中乡镇(街道)文化站20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202个,并配有房屋建筑、室外文化广场,文化舞台、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厅等设施设备,重点围绕读书看报、文艺演出、文体活动、展览展示等方面,确保有效对接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二)强化公共文化设施效能发挥。2020年5月,我市出台印发了《榆林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设施管理办法》(榆政文旅发〔2020〕40号),明确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管理与服务、人员与经费、检查与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各县市区也相应制定了县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设施管理办法,有力强化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效能的发挥。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连续多年举办群众文化节和广场舞大赛,让百姓参与乐享精神文化生活成果。榆阳区重点打造的榆阳小剧场和“榆阳书场”坚持每周定期演出,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市区两级文化馆在榆林老街打造了非遗小剧场,组织榆林小曲、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非遗项目每天进行展演和活态传承,从2018年2月至今共演出七百余场,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常态化,已成为文化惠民服务社区的一张新名片。持续推进戏曲进乡村,组织全市各级文艺院团,深入乡、镇、村一线,开展送文艺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近六年来,全市共下达戏曲进乡村补助资金6593万元,完成演出服务一万余场,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品质、免费的戏曲节目。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工程,倡导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塑形铸魂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着力建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长期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根据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从长效机制上规范和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配备、职能建设、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并对文化广场和图书阅览室进行改造提升,确保能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二是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之风。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以良好形象影响带动群众。密切配合市直职能单位,推进各地规范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运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约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常态化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等内容的典型村规民约、家训家规,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培育熏染农民群众道德情操。三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积极组织开展好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把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送下乡。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演出的直播、分享和推荐,扩大服务对象,增加服务供给,不断丰富基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榆林小曲、剪纸、秧歌等特色非遗项目在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进行集中展演展示、宣传等活动,引导基层群众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跃上新台阶。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