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58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2-12-13 16:07:40  点击量:1630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类  别:B

签发人:崔  渊

榆政文旅函〔2022〕63号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58号提案的答复函


蔡永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提案》(第15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了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成了最普遍的做法。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并日益深入,其重心不断地从最初的仅注重传播、鉴赏层面而逐渐趋向包括技艺传承、技能传承在内的实践层面,从而让“非遗进校园”迈向一个理论与实际深入融合的新阶段。

一、完善项目名录体系,夯实基础工作。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先后组织申报了4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评审公布了6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6代表性传承人。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名(已有4人去世),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9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6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0名,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5个,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14名。

二、提升非遗保护和宣传展示水平,促进非遗传承发展。加强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在榆林学院设立了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研究基地,开设了非遗研究专题课程,系统开展非遗保护暨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理论研究。全市已有17个非遗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注重多元传播,整理编辑了《陕北民歌大全》《府谷二人台艺术》《陕北道情》《陕北文化研究论丛》;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创作排演了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陕北民歌剧《岁月韶华》等一批精品文艺剧目;制作了《榆林小曲》《陕北民歌》《食在榆林》等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节目,定期在榆林电视台播出;注册并开通了“榆林非遗”官方账户,去年春节期间“榆林非遗”抖音账号以70多万次的视频播放量,位居全国官方非遗账号视频播放量第三位,今年专题组织拍摄制作的《年味一陕北榆林过大年》短视频,体现了榆林非遗民俗活动和年俗场景,受到人民群众广泛点赞欢迎,获文化和旅游部官网遴选展播、全省包括我市在内共五个地市获省文旅厅表彰奖励。为宣传榆林和文化生态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榆林小曲研究会、清涧道情研究会、陕北民歌传承与创新研究会等一批社会性非遗保护研究传承单位相继成立,促进了非遗传承实践成为广泛的社会自觉,初步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参与和关心爱护非遗的良好局面。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普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多组织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活动,举办表演展示会,做好宣传报道,扩大影响。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我局开设的榆林非遗官方抖音、今日头条平台将继续采用小视频的方式向广大市民展示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距离了解我市种类繁多的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历程,让学校师生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项目,从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榆林教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二是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工程。各县市区文旅部门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共同推进非遗普及教育工作、制定规划,选择适宜走进校园课堂的项目,从娃娃抓起,让传承人走进教室,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深入了解并深切感受其内涵与魅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真正领悟非遗高超、精湛的创作技艺与蕴藏的价值,培养孩子们学习传承非遗的浓厚兴趣。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引导民间艺术社团组织、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研究和实践,鼓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授课,加大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定期评选市级非遗传承人,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给予考核补助。

感谢您对榆林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希望您继续关注榆林非遗,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