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关于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223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0-10-29 17:54:36  点击量:2384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类别:B           

签发人:刘仲平

樊金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榆林以发展旅游业为载体,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议》(第223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榆林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地形地貌,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有传统民俗、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独特的黄土文化旅游资源,同时有长城文化、农牧交汇文化等众多文化内容,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市县两级共同发力,不断激发榆林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

一、科学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谋篇

2018年完成“十大战略”研究课题之文化旅游产业战略研究,以此为依据,启动《榆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9年5月通过专家评审会,2020年3月以市政府办文件批准印发,榆林市旅游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我们将以战略研究成果和《榆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始终坚持“两个更大,三个更好”的总体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引领,进一步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榆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开拓榆林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二、体制机制联合发力,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成立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全域旅游领导体制。成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的全域旅游领导体制,高位推动榆林旅游业发展,突破旅游管理瓶颈,解决文化和旅游部门在部门协调、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成立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各部门一把手领导、区县领导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榆林旅游形象推广中心、旅游数据中心。组建全域旅游发展办公室,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榆林全域旅游发展重大事项和战略部署。

建立旅游综合考评机制。把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横纵联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旅游工作责任链。横向建立跨部门联席工作机制——明确管理权责,纳入政绩考核;纵向设置市-县-镇-村四级垂直管理旅游机构——逐级分解任务、分级考评,确保落实执行。重点优化各县市区的差异考核,旅游发达地区的旅游指标的分值和比重可适当提高。

建立全域旅游联席会议长效机制,贯彻落实“领导联席、季度例会、专题会商、预审评估、督查通报、专项考核”的“六项制度”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和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建立联络员协调机制,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同志担任,负责日常检查、信息对接和督促工作。

强化部门+旅游,将旅游任务全面分配至主要领导、市直部门的工作职责中,实现从部门管旅游到党政统筹、齐抓共管抓旅游的转变。

建立健全现代旅游统计机制。以大数据为支撑,多平台一体,多终端共享,多功能同步,搭建榆林全域旅游产业全要素数据的集成大平台。调整旅游统计维度、完善旅游统计体系、实现部门数据深度对接、强化平台预测预警功能、推行数据法人负责制度、提供便捷高效的查询服务,探索在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统计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改革。

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立完善。推动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区域旅游合作行动计划。国际合作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旅游合作机制,联合推出“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举办“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丝绸之路”自驾旅游节等。区域合作上,推进成立陕甘宁蒙晋跨区域旅游联盟,推动形成跨区域旅游品牌。省内合作上,健全与兄弟地市的工作联动机制,联动延安共塑陕北民俗旅游、东方红旅游“大品牌”;与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共推旅游“大线路”,共优旅游“大环境”。县区合作上,搭建各县市区共享的榆林智慧旅游信息平台,成立沿黄旅游联动体系,推出“南北协作”机制,打造黄河自驾品牌、南六县陕北民俗旅游共同体。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作为成员的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印发了与文广、农业、林业、卫计、工商、交通、住建和水务八个部门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引导、黏合等作用,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榆林全域旅游驱动下复合型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一三互动,以旅兴农,让旅游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三互送,以工助旅,让特色产业为旅游持续赋能;三三互融,文、体、商、教、旅全面融合,丰富旅游产品、拉动新兴产业发展。

三、全域项目布局,重点产品带动

未来榆林旅游将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边塞文化、匈奴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为核心抓手,围绕“一核两廊四区”的总体旅游发展格局及榆林“2+4+X”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打造黄河自驾公园和绥德红色革命教育基地2大省级重点项目,依托榆林市资源特色打造榆林古城、荷叶坪陕北民俗文化集中体验地、龙洲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毛乌素国家沙地公园和神木煤炭地质主题公园5大市级龙头项目,市县协力打造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高家堡华夏文明旅游区、红碱淖湿地旅游度假区、波罗古堡-无定河湿地旅游区、草原盐湖旅游度假区、三十里铺黄土文化风情旅游区、窑洞庄园文化体验旅游区和子洲介子推非遗小镇8大县级引擎项目,结合一批全域支撑项目、一批特色小镇、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榆林全域旅游产品布局。

四、鼓励引留企业人才,构建人才管理体系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榆字〔2017〕18号)文件精神,打造以学界专家与业界精英为主体的榆林旅游智库,为榆林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智力支撑,建设“懂旅游、抓旅游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爱旅游、做旅游的一线技能人才队伍”旅游三支人才队伍。统筹推进榆林市旅游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管理、创业引导,全方位构建榆林旅游人才管理体系。鼓励符合区域旅游产业导向的企业和组织、为榆林旅游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为推进榆林市旅游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五、优化市场环境,制定行业标准

重点整治市场违法违规现象,肃清旅游市场风气,提升旅游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旅游协会在组织协调、服务指导、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发展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组织,推动完善协会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强化诚信安全、规范行业秩序,创新会员服务模式、注重人才培养,为行业与政府、社会、市场交流搭建良性平台。市政府每半年召开全市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会议,听取各协会工作汇报,凝聚合力共谋榆林旅游业大发展。

出台系列旅游标准,规范旅游行业健康发展。成立榆林市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布《榆林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市场营销、游客信息、服务规范、票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在内的旅游标准管理体系。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