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039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0-10-29 17:44:29  点击量:2812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类别:B           

签发人:刘仲平

民进榆林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保护陕北农村传统文化的建议》(第03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陕北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市县两级文化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先后多次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调研,全面完成了非遗普查工作,建立健全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科学编制了《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总体规划(榆林市)》,先后出台和印发了《榆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榆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对考核合格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2500元,经费补助均由市财政列入预算。目前,全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已有4名去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6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49人;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陕北民歌专题馆1个,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12个,非遗专题馆23个,市级传习所(基地)45个,县级传习所74个,市级非遗示范店6个。全市先后有神木市(神木面花、神木酒曲)、府谷县(府谷二人台)、横山区(横山说书)、绥德县(绥德石雕、绥德秧歌)、清涧县(清涧道情)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神木市(神木面花)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绥德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唢呐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民歌之乡”;定边县被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横山区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陕北民歌之乡”。

同时,我们还加大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和理论研究,先后拍摄制作了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宣传片、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暨省级非遗传承人宣传片,其中12集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暨省级非遗传承人宣传片已制作完成,在陕西二套都市青春频道播出。启动了《中华陕北羊道》《寻味—榆林饮食文化之演释》的编辑和《食在榆林》视频影像的拍摄工作,对抢救性保护传承、创新挖掘榆林美食资源,推动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精心制作了《榆林小曲》《横山道情》《陕北民歌》等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节目,定期在榆林电视台播出;整理编辑了《榆林回眸》《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民歌大全》《府谷二人台艺术》《陕北道情》《米脂传统食谱》《米脂非遗手绘图典》等丛书。与榆林学院共同编写完成了《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编》《陕北文化研究论丛(一)》《陕北文化研究论丛(二)》,签订了2020年非遗保护传承理论研究等方面合作协议,并在榆林学院设立了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研究基地,全面推动全市非遗科学保护、科学发展。今年我们还计划在抖音、今日头条注册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方账号,通过网络新媒体进一步宣传我市瑰丽多姿的非遗文化和资源。

加强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旅部门的应有之举,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整理我市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增强群众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率和满意率,提高全市人民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行动自觉。继续加强非遗基础设施建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展示。

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带动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