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对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3号建议的复函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0-10-29 16:56:23  点击量:3008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类别:B           

签发人:刘仲平

王二虎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红石峡摩崖石刻的保护和发展旅游项目的建议》(第5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红石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城北三公里处,因山皆红石得名,又因山势雄伟,两峡高耸亦称“雄石峡”。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为了加强红石峡摩崖石刻的保护利用,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编制了《红石峡摩崖石刻保护管理规划》,明确了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落实了保护责任,开创了新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操作性。

二、完成了红石峡索桥工程、保护檐、塌方修复工程、石刻化学加固和翠然阁修复工程、东土山崖砌护题刻工程一期工程(砌护部分);对东西崖顶部山体即排水渠、广泽渠进行了防渗水处理,以防止雨水、渠水对石壁和广泽渠的渗透破坏;委托榆林市永祥测绘有限公司完成了红石峡摩崖石刻、石窟三维扫描及演示多媒体项目;实施了红石峡安技防工程。

三、实施了红石峡砂石摩崖题刻保护研究项目。为了保护好现有碑刻,我局多次邀请专业单位进行研究、论证、保护。2005年,委托西安市文物保护中心对红石峡东崖石刻进行了化学加固保护,后又在石刻上方修建保护檐8个,防止雨水对石刻的侵蚀与破坏。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研究中心李玉虎教授的科研团队对榆林红石峡砂石摩崖题刻保护进行了研究,研发了一种对盐害具有治理作用的通透性、深渗透性微量沉淀加固材料,加固后能防止盐害酥粉风化现象,并保持题刻原貌。局部实验性加固5处,共计7个平方米。

四、对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停车场等进行了升级改造,正在实施智能化电子票务系统和电子道闸系统,预计今年10月1日前投入使用。

五、今年8月16日,由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教育分会、守望汉字联盟联合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红石峡文物管理所、市镇北台长城文物管理所共同承办的“云上访碑”系列课堂在红石峡景区成功举办。直播课堂组织全国各高校书法专业老师、学生及全国书法爱好者全程观看,当日点击量达十几万人次,对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及宣传红石峡摩崖石刻书法艺术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局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对红石峡摩崖石刻的科学保护与数字化保护。加强与陕西省师范大学、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召开以“石质文物保护、文物数字化保护及利用、文创产品开发与利用、博物馆IP授权”为主题的研讨会,进一步拓展对红石峡摩崖石刻文物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的共识及思路。借鉴国内类似石刻石窟保护的成功案例,组织专人到敦煌莫高窟进行考察,学习借鉴敦煌莫高窟在石窟环境保护、病害机理、材料老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二、进一步加大石刻文化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为了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提供全方位、直观优质的实景游览体验,多角度展示红石峡摩崖石刻、石窟的历史、人文风貌等,2020年6月,市红石峡文管所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委托陕西圆周率文教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实施“榆林红石峡景区文物数字化保护及AR导览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既可以满足导游导览、旅游咨询、虚拟旅游和旅游电商等系统的景区建设要求,也能解决文物展示、导游讲解等问题,后续还可实现一键报警和电子票务等功能,进一步提高智慧景区的建设水平。

三、开发红石峡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红石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正在有序开展建筑设计等相关工作。以此为契机,将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研发具有红石峡特色的文创产品。

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红石峡摩崖石刻保护的积极性。在坚持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不变、坚守文物保护底线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款,参与红石峡摩崖石刻保护。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