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时政要闻

统筹资源 探索美美与共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发布日期:2019-07-26 17:56:28  点击量:2036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我们这是第二次来耀瓷小镇了,主要想让孩子来这里体验下陶瓷制作,了解传统文化。听说9月份还有部叫《我在耀瓷小镇等你》的电影要在全国上映,也很期待。”日前,一位来自西安的游客在陕西铜川的耀瓷小镇游览时这样表示。

借力“一带一路”,以文化塑魂,以旅游聚人,以产业兴城,走“文化事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是铜川市近几年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有益尝试。2018年,铜川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又荣膺“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城市”殊荣。铜川市为促进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统筹整合各类公共文化和旅游业资源,因地制宜促进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互融发展、相得益彰。

城市即景区 让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

铜川历史文化深厚,旅游业资源丰富,从照金薛家寨、陈家坡的红色文化、陈炉古镇、耀瓷小镇的青色文化到药王山、玉华宫的绿色养生文化、王石凹煤矿遗址的蓝色工业文化,文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旅游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两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规划布局,坚持项目带动,按照“全域旅游 全景铜川”的建设思路,形成公共文化旅游场馆全覆盖,让生活在铜川的百姓有去处,让来到铜川的游客有看头。

“咱铜川现在休闲旅游的地方很多,环境也越来越好,文化馆、图书馆、景区还都是免费,晚上在广场看演出,周末了跟家人去宜君或者照金转转,很凉快,舒适度很高。”不久前,正在阳光广场欣赏纳凉晚会的张女士这样说。

在景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铜川市建成了大唐养生园、牡丹园、陈炉陶瓷广场等城市景区。目前,总投资1.87亿元的铜川市工人文化宫项目已经建成;总投资1.5亿元的铜川剧院项目和总投资1.23亿元的铜川博物馆项目均属今年全市重点项目,将在今年底建成,成为铜川市公共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大提升的一个里程碑。

为更好地传承柳公权、范宽书画艺术,同时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文化体验休闲服务,铜川规划建设了铜川书画公园。目前,该项目已接近收尾,近期将向公众开放。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城市即景区 文化之景区”展示着铜川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成为凸显城市品味、促进城市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一大批公共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将成为铜川面向群众和游客的展示厅和会客厅。

集群式发展 展现文旅融合之美

近几年,随着对铜川文化资源的不断开发,铜川的旅游业发展势如破竹。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建成了照金香山景区、金锁石林景区、花溪谷景区、宜君梯田景区等,形成了“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城建+旅游”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为进一步进铜川旅游产业发展,铜川市委、市政府促改革惠民生,以打造产业文化旅游体育集群作为培育城市发展动能的战略选择。通过建设文化区域中心,以产业引领激发动力变革,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在耀瓷文化、康养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通过政企合作,积极促成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和景区提档升级。铜川在康养、中医药、陶瓷民俗等方向,结合景区景观资源开发,形成了诸多新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为进一步打开中医药健康旅游新模式,提升铜川药王文化影响力,铜川市从2011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以节庆形式,通过文化研讨、养生讲堂、中医专家义诊体验、中医药养生产品展览等形式,让群众和游客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中认识和了解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今年9月,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将在药王养生广场举办。继承和弘扬药王孙思邈中医药养生文化,凸显铜川特色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文化认知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铜川实践。

开拓创新 文化旅游“美美与共”

文化旅游融合,对于老百姓的实惠即是文化旅游服务的融合,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让老百姓享受更便捷、均等、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发点。在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的探索中,铜川“旅游演艺”初现成效,一部部反映铜川文化的文艺作品如原创大型组歌《照金岁月》、大型秦腔现代剧《照金这片天》、原创歌曲《习主席来到咱照金》《丝路瓷都》等等在走出去的巡演中好评如潮。在旅游景区内的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按照“资源同享 设施同用 活动同办 宣传同做”的思路,加大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服务效能的提升探索,使文化旅游的服务功能更齐全。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文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铜川将紧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好文化旅游产品项目开发和融合发展业态培育工作,积极探索以研学游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铜川资源型城市的深度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