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概况 > 秧歌简介

吴堡县秧歌队

信息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5-02-26 责任编辑:

吴堡秧歌作为陕北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陕北民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吴堡秧歌主要分为“大秧歌”和“小场子”两大类,各具特色,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与智慧。

吴堡秧歌的两大类别:

大秧歌

大秧歌是一种在广场上进行的集体性秧歌,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在伞头的率领下,演员们踏着铿锵的锣鼓声,和着嘹亮的唢呐,做出扭、摆、走、跳、转等动作,尽情欢舞。大秧歌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展现了陕北人民的豪爽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场子

小场子包括“水船”“毛驴”“踢场子”等表演形式,既刚健洒脱,又柔美细腻。其中,“吴堡水船”是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形式之一,于2009年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吴堡水船的特色:

1.历史渊源:吴堡水船始于明代,流传至今,集秧歌、戏剧、小品、快板、唢呐吹奏乐、锣鼓打击乐为一体,是吴堡春节活动中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2.表演形式

老艄:白眉白须(用棉花粘成),弯腰驼背,翻穿山羊皮袄,手执桨板在前引船,形象生动,富有戏剧性。

乘船女:上穿彩衣,下肢被彩船围布遮掩,水船前舱假腿盘膝而坐,左手提绿帕,右手执花扇,随着老艄引领路线平步前行,动作柔美细腻。

小艄:身穿秧歌服,头扎毛巾并配戴五彩草帽圈,手执桨板随后,形象活泼俏皮。

3.表演内容:吴堡水船的表演步法动作多变,既有恶浪滔天时艄公执桨控船的紧张惊心场面,也有风平浪静时乘船女温柔恬静的休闲小憩情形。表演内容贴近群众生活,符合民俗民情,深受群众喜爱。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吴堡水船不仅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通过生动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堡水船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成为吴堡文化的重要象征。

联系方式: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或合作事宜,请联系:

联系人:张艳龙

电  话:15353892239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