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建议提案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32号提案的答复函

信息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4-12-05 责任编辑:

类别:B

签发人:高小峰

孟晓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榆林古城老街旅游品质的提案》(第332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市第2次现代产业体系月度现场推进会确定由市文旅局等部门配合,将古城保护开发和凌霄广场问题处置工作下放榆阳区,同时成立榆林古城保护开发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榆阳区政府。榆阳区在古城的规划、保护、开发、建设和运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就榆林古城保护利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运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全方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计划通过“针灸式”改造,重点解决榆林古城市政交通、景观花艺、灯光亮化、商业流线及运营等问题,并将榆林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列入榆阳区重点项目盘子,稳步推进古城保护开发。

一、榆林古城保护开发总体规划情况。

组织编制了《榆林古城城市更新实施策划方案》和《榆林古城更新五年发展规划(2022年-2026年)》。

(一)总体定位。喊响叫亮“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打造全国知名历史古城、全国古城更新标杆、长城文化公园标杆项目、5A级景区。

(二)空间规划。规划范围以榆林古城为核心,包含古城城墙以内涵盖范围、城墙以外红线范围,及凌霄塔片区,共计约286公顷。以榆林古街为中轴线,延伸构建古城三度空间格局。一度空间是以老街主街道为核心的商业街区空间。依托“六楼骑街”空间格局,打造“文、食、艺、潮、军、集”六个空间节点。二度空间是老街及向外延伸的基础生活商业配套空间。通过激活古城空置、闲置场所,建造节点性社区综合体,打通古城居民5分钟生活圈,提升日常生活便利性和城市友好性。三度空间是老街逐步联动二街、三街形成的多元化商业空间。南接凌霄塔旅游集散空间、夫子庙商圈,北接梅花楼片区,并与二街、三街商业错位并行发展,构建共生共融发展大格局。

(三)实施路径。严格遵照《榆林古城保护规划》,坚持“三个不允许”原则(不允许大拆大建、不允许大规模搬迁、不允许破坏文物和名人故居),按照“空间+文化”的“城市针灸”保护开发理念,点上切入、线上串联、面上提升。

(四)管理运营。组建榆林古城运营服务公司,开展榆林古城日常保护利用和管理运营。

二、古城打造“非遗之城”工作情况。

为促进榆林古城文旅商业良性发展,优化古城沿街业态设置,提升特色商铺综合环境,首批对榆林古城南大街美食类商铺进行的微改造,精提升已初见成效。一部分积极报名参与的店铺,已根据“一店一策”的个性化原则,享受政策扶持,改造升级完成。

榆林古城在打造“非遗之城”文化名片的同时,引进了许多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南胡辣汤作为榆林古城首批入驻合作的非遗美食,在店铺焕新升级后,不仅将店铺空间整合有序,墙面也更加整洁美观,非遗美食的介绍更生动,灯光广告配合和谐。河南非遗美食跨越千万里,在榆林老街大放异彩,美食店铺升级,古城面貌焕新。

(一)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结合景区的自然景观要素和配套设施,设计具有高感染力和显示度的叙事性游览路线。

(二) 确定主要景点。

1.自然景观:榆林古城从南到北标志性建筑有凌霄塔、瓮城、文昌阁、星明楼、万佛楼、钟楼、凯歌楼、鼓楼;

2.人文景观:榆阳区文化馆、陕北民俗馆

(三) 规划游览路线。

1. 古城的历史文化线路——榆林古城墙、古街巷和博物馆等,无一不彰显着古城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然而,当前博物馆、展览馆和艺术馆的配套设施尚显不足。为了为古城注入新活力,我们计划增设电信博物馆、国家级非遗馆、非遗研学基地以及古城记忆馆。这些新的文化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古城的文化体系,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

2. 古城自然风光线路——我们充分利用四合院的资源,通过引入各种业态形式,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游客可以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中穿梭,感受自然风光的魅力。我们鼓励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入驻四合院,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区,为游客提供别致的艺术体验。同时,我们还将引进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如老字号餐馆和特色小吃,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城的独特魅力。此外,部分四合院将被改造为民宿,为游客提供具有古城特色的住宿体验,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我们还积极鼓励本地手工艺人入驻四合院,销售具有古城特色的手工艺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购物选择。

3. 民俗体验线路——我们将结合古城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设置一系列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游客将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古城的魅力。

4. 沉浸式夜游线路——我们将利用多种类型的展示载体和表现手法,打造古城光影秀氛围体验和沉浸式夜游演绎。这一线路将突出古城多元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游客带来一次难忘的夜游体验。通过光影的交织和演绎的呈现,我们将让游客在夜晚也能感受到古城的魅力和活力。

(四)提供导览服务。提升标准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包括配备专业讲解团队、语音导览设备、电子导览图等,以便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导览服务覆盖所有的主要景点,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解释。

(五)完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为了确保古城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在交通方面,我们将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确保游客的停车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此外,在沿街六楼打造游客驿站,为游客提供休息、咨询、导览等一站式服务;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也将得到全面提升,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便捷、舒适的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全力助推古城景区服务提档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旅游体验。

(六)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旅游路线的有效性,并根据游客的反馈和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这可以确保旅游路线始终符合游客的需求,并保持对古城历史和文化的准确展示。

三、具体项目推进情况。

2022年-2024年区文投公司续建了四个项目。

(一)榆林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提升工程。

1.基础工程:榆林古城大街(钟楼—鼓楼区域)路面修补、行道树补种,重要节点花卉,六楼周边基础工程等。

2.仿古建筑工程:针对大街道路两侧建筑进行一体化改造提升,包含街区品牌及IP开发、商铺外立面(包括瓦屋面、立面等)仿古更新,城市家具、店铺牌匾更新等。

3.商铺提升:回收店铺内外施工:暂按200个计,面积待定,分期施工,二期约180个。部分商铺内部空间装修改造工程等。

4.公共艺术:包括边塞商贸、军事凯歌、时尚艺术、非遗手工、文教印记、中医膳食等公共艺术营造。

(二)原招待所改造项目。

1.占地面积约2582.3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636方平方米。

2.拟将该院落设计为“古城精品酒店”。

3.项目建设包括拆除工程、修缮工程、改造提升工程、景观绿化、夜景照明等。

(三)新华书店改造项目。

1.占地面积约49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570平方米。

2.拟将现新华书店售书区提升改造为新型书吧,并同步改造院内办公区及景观绿化。

3.项目建设包括拆除工程、古建筑修缮工程、改造提升工程、景观绿化、夜景照明等。

(四)榆林古城电信大楼改造项目。

1.对电信大楼主体及后院三栋附属楼外立面进行维修改造。

2.加装两部电梯。

3.中国榆林电信展览馆建设。

四个项目均已建设完成。除了这四个改造项目,榆阳区文投新建了六个文旅项目,分别是榆林古城原工行大院维修改造项目、榆林古城百货大楼改造项目、榆阳区陕北非遗研学基地项目、榆林古城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古城雨污分流项目、榆林古城记忆馆项目、榆林古城民宿项目。项目中与您在提案中提出的采用分段实施、重点推进的方法建设一片,建成一片,逐步调整古城老街商业属性,不断增加文旅服务内容,形成侧重游览的商业供给不谋而合。

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支持下,榆林市文化旅游产业定当长足发展。我们将不懈努力,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进步。再次感谢您的建议。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9月30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